留学申请录取ED/EA/RD/滚动/分轮,录取结果太玄学?巧用申请“博弈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此背景下,不同申请机制的“先来后到”也很重要。美国大学的录取分为多种形式,包括ED、EA、REA和RD等。
留学申请录取ED/EA/RD/滚动/分轮,录取结果太玄学?巧用申请“博弈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此背景下,不同申请机制的“先来后到”也很重要。美国大学的录取分为多种形式,包括ED、EA、REA和RD等。选择何时何种方式提交申请,体现出申请者的就读意愿,也决定了你将与谁竞争。
每到集中申请录取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和ACG艺术留学小编有一样的感受:申请正在越来越像一门玄学。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申请最基本的是GRE、SAT等标化成绩,但“低分高录、高分全拒”却大有人在;学校背景、GPA、实习、文书各方面都相差无几的两个人,录取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花样繁多的录取方式就像一个“黑箱”,巨大的不确定性令人疑惑不已。留学申请,难道真的“三分天注定”吗?
今天,小A就带大家潜入大学招生办公室,带大家换一个视角看留学申请
上帝视角看申请:优秀很重要,但Buff更重要?
当留学申请者们与各种量化指标“死磕”时,招生办的老师们正在设计一个全新的班级。
在Who Gets in and Why:A Year inside Collage Admission一书中,记者潜入戴维森学院、埃默里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招生办公室,并采访其它院校的多名招生官员,为我们从招生老师的角度描述了整个留学申请流程。
多元性向来是美国大学招生的重要依据,关系着该校的收入、声誉等多个方面。每年各大院校都会在公布新生数据时公开新生构成,彰显自身的公平性和多样化。
哈佛大学新生多样性程度
这样的效果显然是刻意为之的。
在招生工作开始时,招生官员会主动对新生群体进行“塑造”,按照男女比例、种族、地区、国籍等分类设定配额,并随着工作推进不断调整。
随着三月份来临,各项目的学生逐渐招满,剩下的工作就是调整数据:基于分数和考试成绩等传统标准的决定,会让位于其他因素的决定,如金钱、种族、性别和专业。
“今年招的女生比重有点低”、“少数族裔人数太少”、“经济资助要发完了”······这些招生官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决定着申请者的命运。
一位招生官员甚至坦言:“学生们把入学看作是他们人生的一张成绩单,但我们最终要考虑的是建立一个新生群体的诸多属性。”
申请“博弈论”与梦校双向选择,选对时机做“对的人”
这些美国大学申请“内幕”,对中国申请者有何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申请是学生与校方的“双向选择”,美国大学招生看重学生的入读意愿。
校方的目标永远是招满计划招生人数。据统计,精英大学大约只有1/3的学生最后选择就读,每年大约350名学生甚至拒绝哈佛大学的offer。
“招满学生”不仅关乎财政,更影响着最终的“就读率”,间接关系着学校的排名。在本书中,招生老师们就曾因一位申请者的父母在另一所大学任教,推断出该申请者入读几率不大,最终拒绝了申请。
在此背景下,不同申请机制的“先来后到”也很重要。
美国大学的录取分为多种形式,包括ED、EA、REA和RD等。选择何时何种方式提交申请,体现出申请者的就读意愿,也决定了你将与谁竞争。
ED提前决定录取
具有约束力的提前录取,在申请提交前学校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签署必须就读的协议,承诺一旦他们在申请该校的ED中被录取,就必须来就读该校而放弃其他学校。
EA提前行动
不需要签署任何必须就读的协议,不具约束力的提前录取,可以放弃,可以申请多所院校的EA。
REA限制性提前行动/SCEA单选提前行动
不具约束力,被录取后可以放弃。如普林斯顿要求:不具备绑定性,录取了可以放弃;无法EA/REA/ED其他私立院校,但可以早申任何公立大学或美国以外的非绑定性项目,以及任何学校的非绑定滚动录取
RD常规申请
学生可同时选择多所大学,获得offer后可以放弃。
不同院校情况有差异,以官网信息为准
一般而言,选择ED和REA申请的学生更明确地向校方展示自己的决心,更容易获得录取!
据CollegeVine网站统计,ED会提高10%到12%的成功率,REA会提高6%到8%的概率,EA会提高4%到6%。这些看似微弱的优势,放在录取率低于10%的名校,显然已是“性命攸关”。
从2022录取结果可以看出,不少学校的ED申请通过率远高于RD,布朗大学甚至达到惊人的4倍;部分学校的ED录取人数更是达到全部的一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类型的学生都应提交ED申请。ED令人艳羡的高录取率,很大程度上是由特长生、运动员、校友子女等刷上来的,落实到和我们竞争的普通学生,优势其实有限。
ED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据相关网站统计,大约49%的拿到ED录取的学生和27%的拿到REA录取的学生最终没能入学。因此应制定长线计划,做好被拒后的万全准备。
玩的就是心跳:滚动录取VS分轮录取
除了以上的ED、RD、REA等,还有两种特殊的录取制度:滚动录取和分轮录取。下面我们就来解锁这两种“特殊玩法”
英国学校中,除了牛津、剑桥采用分轮录取,一般都采用滚动录取。这里小A建议大家,滚动录取也要尽可能早申。
早申意味着能较早收到结果,一旦被拒有充足的时间申请其他学校;选择早申,专业没招满的可能性较大,有更大几率获取奖学金名额;和ED类似,较早提交留学申请能向校方展现诚意,增加录取概率。
皇艺采用的就是典型的滚动录取制度,先到先得,没有明确的DDL。在一轮申请结束后,如果有空位才会开放第二轮申请。
来源:RCA官网
与英美不同,香港和新加坡的很多学校采用分轮录取机制。将申请分为多个轮次,每个轮次都有DDL,根据预留席位数量录取。
分轮录取机制下,单一录取轮次之内不会有先来后到之别,但不同轮次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能不同。一般而言,第一轮上场的都是顶尖选手,人数较少;第二轮人数最多,经过几个月的打磨,大家都吸取了第一轮选手的经验教训;第三轮则是留学末班车,录取概率远低于一、二轮。
具体到港校,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项目都有各自的录取时间和录取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港校的官网说法往往比较模糊,参考意义不大。与所谓的截止日期相比,发offer的时间才更有价值。
与高考相比,国外大学的申请制度更加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但最关键的仍然是信息。
对留学申请者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官网给出的明确信息,还需要时刻对今年申请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把握。例如:今年我的梦校更希望招到什么样的学生?我身上的什么特质是招生官最想看到的?种种因素影响下,我的专业有多少人申请?实际与我竞争的考生有哪些?
同时,我们还需要排除一系列信息的误导。数据往往被视为实际情况的反映,但如何筛选、解读数据,考验着考生和家长的综合能力。
看来,玩转留学申请“博弈论”,不止好好学习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