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创造思维是学生正式进入空间设计专业后最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思维能力将会为学生在后期的课程学习与设计、毕业设计、甚至说在未来的工作实践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部分国外院校里,这一环节的课程是与空间设计大课结合一并教授的;学生会被分到若干个班跟随不同的导师,由于每个导师的侧重点与关注点并不一样,培养的方向也各有特色,每次评图总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与方向迸发出来。本次课程将会采用相似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考验学员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
(适用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专业)
空间创造思维是学生正式进入空间设计专业后最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思维能力将会为学生在后期的课程学习与设计、毕业设计、甚至说在未来的工作实践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部分国外院校里,这一环节的课程是与空间设计大课结合一并教授的;学生会被分到若干个班跟随不同的导师,由于每个导师的侧重点与关注点并不一样,培养的方向也各有特色,每次评图总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与方向迸发出来。本次课程将会采用相似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考验学员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
我们现今已经进入到了不管是电视、电影还是游戏都是 3D(3-Dimensions,三维)的时代。
人们已经不再管它们叫立体,而是以“3D”作为宣传标语。
那么“3D”这个称呼的由来,是否代表它具有比以前更高的性能的含义呢?
其实,比起“从平面到立体”这样的语言描述,使用“从2到3”数字给人一种能更加准确地传达意思。
对建筑/景观/室内设计而言,“维度”是表示空间范围大小的指标。
许多人认为乍一看的话 2D 不如 3D,
就像大部分外专业的人观摩室内/建筑作品时会更倾向于看效果图而不是平面图。
然而,更高维度虽然给人一种高级而又具有层次的感觉,但令人震惊的是低维度更加难解且充满着谜题。
本次课程将考验学生“解密”2D图形、提取信息、并结合设计将其进行维度上的转换能力。
课程设置
手绘 + 分析 + 手工 + 设计
课程将会通过四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手绘重现能力、概念元素分析、手工模型搭建以及空间构成设计。
在整个课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以下三“不要”。
1. 不要把空间训练题目当成一个传统设计来做。
2. 不要在现阶段考虑过多设计规范、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的影响。
3. 不要太过要求效率、忽略细节, 空间思维训练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与思考的过程。
在本次训练阶段,过多考虑以上因素将会影响自由驾驭、发掘空间设计的思维能力,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此课程一共三天时间,6个课时。
课程结构
第一阶段 2D Reproduction提取概念元素 并重塑
第二阶段 Explore Tiles 探究可重复性 并实行
第三阶段 Translate 2D into 3D 维度切换 并搭建立体空间
以上参考图片来自Pinterest
各阶段细节
第一阶段 2 HR(10:00 – 12:00)
学生们将会被分配到不同的Conceptual Image,需从中提取侧重点/兴趣点并用3个词汇总结。围绕这3个主题,学生将分别绘制3-6幅手绘(7cm X 7cm)。HW: 完成所有手绘并扫描入档。
第二阶段 1.5 HR(13:00 – 14:30)
导师带领小组讨论、评出最佳作品,进行深化并探讨其可重复性。可对单一Tile进行旋转或者镜面(所用软件:Photoshop)。最后将六个Tile拼接在一起(7cm X 7cm)* 6。HW:完成Tile拼接并打印出来。
第三个阶段 1.5 HR(15:30 – 17:00)
探讨Tile拼接结果。头脑风暴点线面3D元素拼图、搭建立体空间,探讨材料和搭建方法。HW:完成3D模型。
最终点评 1 HR (17:30 – 18:30)
导师小组Critic,给出最终调整意见。
参考案例
Conceptual Image 和后期手绘重现
最终版本Tile以及拼贴
3D模型案例
授课老师:郭慧凝
罗德岛设计学院在读建筑硕士
课程简介:本此课程可以帮助学员开拓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密”2D图形并将其转化为3D空间;课程中,学生将会分别拿到不同的题目,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会让学员在过程当中迸发出更多想法。
课程成果:一套手绘图以及一个3D手工模型,可包含于作品集中的Other Works。
课程对象:正在申请国外本科项目的学生。
需要软件:Adobe Photoshop
活动时间
10~12 am (中午休息);13~14.30(休息半小时);15~16.30(休息半小时);17~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