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集怎么做?把作品集秀到极致!怎样做留学作品集最好?怎样把作品集秀到极致?高级课程内容免费分享,看完绝对让你脱颖而出!为大家介绍建筑作品集创作设计中的框架、节奏、风格、顺序,怎么讲述你的作品集设计?
建筑作品集怎么做?把作品集秀到极致!怎样做留学作品集最好?怎样把作品集秀到极致?高级课程内容免费分享,看完绝对让你脱颖而出!为大家介绍建筑作品集创作设计中的框架、节奏、风格、顺序,怎么讲述你的作品集设计?
想要出国留学的建筑er们应该都清楚,portfolio是你在院校tutor面前的形象代言人,也是申请梦校的敲门砖,既要敲门,那就得够硬!
因此,如何最优化地组织和表现作品集中的每一个内容就非常重要。
那如何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集?如何才能尽最大可能展现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
本篇文章就总结出以下精华要点,让同学们面对作品集时得心应手,告别一头雾水。
前方高能:以下内容100%纯干货,专业老师吐血整理,高级课程内容免费分享,同学们快快点赞收藏~
一、你的读者是谁?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每年这些高年龄的教授,要审阅大量的作品集,如果每本5分钟,假设今年申请的1000本,也就是要80多个小时,80多个小时这些老师是不可能全身贯注的看你的作品集。
加上很多作品集千篇一律,很多都是网红脸,不知道大家看多了感觉烦不烦,再加上很多连妆都不画,300斤的胖子整一个网红的装扮,就会比较奇怪。所以作品集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二、作品集的好坏由数量决定的吗?
作品集的框架:
决定你作品集的永远是你项目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申请学校的作品集大部分会20~30页,3~6个项目,但是具体学校对作品集的页数要求也是有区别,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需要看清楚学校的要求。
▲UCB要求
比如UCB要求12页,如果本身30页的作品集,压缩到12页,那么是不是都排列上去,因为如果按照30页的排版刚好的话,压缩到12页一定会极度拥挤,那么视觉上很容易因为堆砌产生密集恐惧症。
相反,如果30页刚好的作品稀释到80页,那么一定会稀释你作品的含金量;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会觉得你并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你自己想做什么。
作品集的框架是什么?
知道了作品集放多少页?有多厚了之后,接下来大家想知道的可能是我每个作品放多少页?
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作品集的框架,这张图可以明确帮助大家了解。
▲Layout,Artintheheart,2014
1)整个作品集大概需要多少张图?
2)哪些图是我需要集中力气去画的,十张烂图不如画一张好图,大部分人宁愿要一辆法拉利也不要十辆五菱;如果这张图非常能打,请撑满一整张;
3)整个作品集的节奏是什么?
4)整体的图面风格是什么?
5)作品集的顺序是什么?尺度?时间?
Mapping:Site Context?Site Analysis?Background Stories?
没有一个场地是完美的
通常来说,MAPPING总是作品里最先被看到的,所以对于吸引你作品集的观众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一页很无聊,只是一些无关紧要信息的堆砌,那你的整个作品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除了艺术装置以外,所有的设计都是和你的场地有关系的,如果你的设计和你的场地没啥关系,你可能需要想一想你的设计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对于国内学生而言,这个部分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环,很多学生的作品经常出现脱节的问题。
▲KLAKSVIK CITY CENTER,2012
James Corner:地图不仅仅是一个地表信息的反映,同时还有相关的抽象特征;
Corner在《Taking Measures Across the American Landscape》一书中,开创了图纸包含图形,标准的制图底图,再有色彩和图案叠加的表达方式;Corner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景观是一个动态存在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会产生新的图面元素而增加新的层次。
▲James Corner,《Taking Measures Acrossing the American Landscape》,1996
因此,Mapping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的转化,从而推动项目的发展;因此前期信息的收集很重要;
对于前期信息的收集,通常来说包含建筑的基本特征信息,景观特征,感官分析。
关于前期调研的干货分享可查看下方:
Mapping的表现手法:
►►1)环境感知表达Drifting:Kevin Lynch
▲Kevin Lynch,《The View from the Road》,1971
凯文林奇(对的,就是写《城市意象》的大佬)在1971年写的著作《The View from the Road》通过无意识在波士顿之间的行走,通过个人感官记录整个系统,将个人感受和空间之间进行一个至关的连接,开创了Drifting这种表现手法。
他将心理地图分为:
■路径(paths),街道、人行道、小径和人们旅行的其他通道;
■边缘(edges),可感知的边界,如墙壁、建筑物和海岸线;
■区域(districts),城市中相对较大的部分,以某种身份或性格为特征;
■节点(nodes),焦点、交叉点或核心;
■地标(landmarks),易于识别的物体,作为外部参考点。
这种手法也在作品集的mapping制作中被广泛使用。
►►2)千层饼-Ian McHarg
第二种则是生态设计之父(最会摊千层饼的大佬,也是宾夕法尼亚景观系创始人)Ian McHarg。
▲©NBBJ
▲Joseph Berry,《Map Analysis:Understanding Spatial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2007
这种方法是非常常用的分析,通过对单层信息的叠加,来分析他们之间的潜在关系;这种适合于场地的元素较多。
►►3)Game-Board元素对立
▲Zhang dandi Portfolio
通过一张简单的鸟瞰,把周围的摩天大楼黑白化,体现了场地周边的传统建筑和具有现代化摩天大楼之间的巨大反差感。
►►4)Rhizome:开放结果
比如下图,表现了水和陆地的动态连续关系:
▲Preparing ground:an interview with Anu Mathur+Dilip da Cunha,placesjourna
三、DIAGRAM:怎么讲述你的设计
清晰,酷炫,精彩远胜于大而全
Diagram是一种通过可视化技巧将信息意象化表达的手法,Diagram最重要在于用图纸体现你的想法和创造力,从而说明你作品的构思,概念,想法,实际上是将一系列复杂的设计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
DIAGRAM的表现技法
►►1)Planimetric平面
Planimetric平面顾名思义就是顶部向下看。
▲Scottish Parliament Building,Enric Miralles,2004
►►2)Sectional剖面:
剖面图就是将建筑切开的样式,通常用来展示建筑的空间关系。
▲《Manual of Section》,LTL,2016
►►3)AXONOMETRIC全景轴测:
细节一定要丰富。
通过平行投影来展示建筑物外立面的图,通常用来展示建筑的整体概念,也可以展示建筑物和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无论是分解轴侧,爆炸轴侧,场景轴侧还是剖轴侧,都需要表达信息的多元性,并且图面清晰,主要是作品的深化表达和强调的作用。
轴侧的出图无非是建模-线稿-阴影-涂色-添加材质元素,关键在于信息的丰富性;
▲URBAN RENOVATION:HOUSING UNITS+FACILITIES,2013
►►4)Programmatic功能分区图:
将建筑物形状分区进行功能划分,展现人们如何使用它。
▲Seattle Library,OMA,2006
最典型的应该就是OMA做的西雅图图书馆,在2006年获得了最佳公共建筑奖,上图是最重要的一张图解,最左边是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分区;接下来第二张蓝色的是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实际阅读面积只有32%,与之相对的社会功能有68%,左二是左一的总结;第三张图也就是方案的功能图,第四张是功能分区,自上而下的功能分别是parking,public space,information,collection;功能的错位主要是创造阴影,防止阳光直射的同时满足周围景观的连续性。
►►5)Contextual:
展示建筑本身和周围大环境的呼应性。
▲AIR+PORT,BIG
►►6)Circulation:将建筑形态和动线结合在一起
还是以OMA的西雅图图书馆来举例子,最顶部的藏书层,通过数字和流线进行标注,非常清晰表现了流动关系。
▲Seattle Library,OMA,2006
►►7)Structural结构+Dragrammatic Building
建筑图解
结构:结构图通常以轴侧的方式去呈现,表现实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建筑图解:最简单的方式展现建筑建造完成样式
▲左Off the Grid,Ignacio Navarro Soriano,2018
▲右Destructive Beauty,Noah Carter,2016
►►8)Scale比例:
为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提供参照物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建筑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MahaNakhon/Ole Scheeren,OMA,2009
►►9)形态生成
Sequential生成序列:“多个组图体现建筑的变化过程,多为展现设计的发展过程
比如下图是BIG常用的手法,为什么BIG的分析图经常被人称道,因为大家都看得懂。
最近几年BIG的分析图被炒烂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只是学了个形,做的图没有亮点,因为对于逻辑来说,主次和重点并没有表达清楚,同时对于表达来说,线宽等级,背景阴影,颜色的选择,体量的细节被忽略也是原因之一。
▲West 57th,BIG,2011
▲Hybrid Office,Edward Ogosta architecture,2012
Generative无序列生成:生成性图纸通常是一个一系列设计的过程,与生成序列不同在于没有固定的顺序。
▲Geoff Eberle Portfolio,2014
►►11)功能分析
Topological拓扑:展现一个空间内建筑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清晰的阐述这些元素组件是怎么在一起工作的。
▲Taller 301 by Grisha Zotov,2011
►►12)欧几里得分析法:
展现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分布,去表现建筑内部的功能是互相影响变化的。
▲the FORUM rotterdam,OMA,2008
►►13)Visual视线+感官Sensation
视线:人的视野范围内看到的景象,通过模拟人的视角展现设计,观察以及对设计和空间的认知。
▲Diagram of the Field of Vision,Herbert Bayer,1930
下图是Diiler Scofidio的关于解析空间多重维度的项目Slow House,方案的形态非常简单,一个开口的牛角包以及门洞大小的开洞,他们穿搭的是一个人的视线框景随着他进入室内行走的过程,框景范围产生的变化,由门逐渐转变为窗。
实际上当我们等距离截取每一个时刻的框景范围,会得到一系列的切片,随后Diller Scofidio选择了一个由多个短向剖面形成的平面,这张图在当时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也是视线表达的经典案例之一。
▲Slow House,Diller+Sconfidio,1991
感官:抽象图的一种,传达了光,质感,情感等感受。
比如卒姆托对于建筑的态度是存在,感知,冥想,在1986年的竞赛方案中,瓦尔斯温泉可以说是以抽象图传递情感的典型案例,我们从草图中可以看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方块,宛如山体内部凿出的一连串山洞,卒姆希望达到多空穴山洞的效果,通过块之间的组合方式和节奏创造不同的孔空间,从而达到空间和感知的丰富变化。
因此整个空间序列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过度,人们行进之间逐渐加强和自然的接触,强化了沐浴这个原本感性和仪式的精神性。
▲Therme Vals,Zumthor,1986
►►14)Parti灵感:
记录建筑师的灵感来源或者概念的起源。
▲mixed-use-tower-in-madrid,Paolo Venturella Architecture,2010
Paolo Venturella的diagram通过灵感图的表达手法,表现了沿着塔的不同高度形成公共绿色露台的idea。
►►15)POST FACTO说明图:
展现建筑各项设计功能之间的运作。
比如OMA这张很出名的Diagram,清晰的展现了CCTV的全新的环状交通模式,以及他早在1978年在《癫狂的纽约》中发出的宣言:每个建筑都是一个城市!所以这张CCTV的Diagram炸开后,面与面呈现出的片段效果比单一某个面的尺度效果好太多。
▲CCTV Headquarters,OMA,2012
四、最后之言
▲Seattle Library,OMA,2006 ▲NE Apartment,Yuji Nakae,2008
怎么让你的作品集出彩这个事情远远不是一篇文章能讲完的,最重要是把你的优势表现出来。
比如想体现你的基本功扎实,平立剖和手绘就必须是要表现出来的;
如果是注重概念,diagram则是你需要具体去花多一点时间呈现的点;
如果是做模型比较好,那么就要想好怎么用你的模型来讲述你的设计,是实打实的利用摄影展现你的模型还是通过OMA的矩阵法去表现。
注:《建筑作品集怎么做?把作品集秀到极致!》为ACG艺术老师原创文章,如有恶意采集及转载请联系我们,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